自4月2日,美国公布新一轮大规模加征关税之后,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剧烈动荡,美股出现暴跌,大宗商品普遍下挫,在避险情绪的驱动下,投资者纷纷转向美债和黄金等避险资产避险,美债价格大幅上涨。截至4月8日, 2年期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分别升至3.71%和4.26%,此前一度降至3.89%和4.01%。

图为2年期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

加征关税与美国经济的关系

美东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

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目的可能是为了重振美国经济,美国需要让制造业回归,而这一过程中关税会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为关税可以迫使外国企业将制造基地放在美国本土。与此同时,关税收入增加也可以部分减轻美国财政赤字,从而改善经常项目逆差。

美国上一次对进口商品征收大规模关税是20世纪30年代的斯穆特-霍利法案时期,该法案将数千种商品的关税提高到历史最高水平。在当时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的背景下,1930年6月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实际关税税率从13.5%升至19.8%,引发外国反制。1930-1933年,全球贸易量暴跌 65%,其中美国出口下降 61%,失业率从3%飙升到25%。

特朗普加征关税后,需要考虑关税成本是由美国进口商或消费者承担,还是由出口国承担。理论上,如果关税成本大概率由美国本身承担,因美国制造业回流短期很难实现,美国进口商品缺乏替代品。根据“海湖庄园协议”的设想,美国加征关税的同时,美元同时贬值来抵消关税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此外,预计美国和其他国家在关税谈判方面进入博弈阶段,需要达到纳什均衡,即在博弈中,任何参与者单方面改变策略都无法获得更高收益的状态。大概率这场博弈很难达到美国贸易逆差清零的理想状态,很大可能是其他国家增加美国进口,美国贸易逆差小幅度缩减,美国加征的关税调整至出口有利可图的水平。

从经济指标来看,美国经济出现走弱的迹象。消费方面,2月,美国个人实际消费支出同比增速放缓至2.7%。由于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是消费支出的领先指标,考虑暂时无法落地的减税措施,加征关税对美国居民消费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因关税很大程度上由进口商或消费税承担,对于一些可选消费产生负面影响。制造业方面,3月ISM制造业PMI跌破50%,降至49%,其中新订单指数下降至45.2%,创下去年9月以来最低纪录,物价指数升至69.4%,创22年7月以来最高纪录。

美国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显示,“对等关税”实施后,如果其他国家不采取报复措施,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价格短期将上涨1.7%,2025年实际GDP增长率将下降0.6个百分点;如果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措施,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涨幅将扩大至2.1%,实际GDP增长率将下降1个百分点。

美联储面临两难局面

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后,全球市场拉响衰退警报,投资者集体踩下风险刹车,普遍担忧经济放缓乃至引发衰退,市场期待美联储“救市”,但美联储短期面临两难。在特朗普宣布大范围征收对等关税后的首次公开表态中,鲍威尔重申,美联储需要先观望,等明确了形势再考虑行动。美国面临着高度不确定的前景,失业率上升和通胀率上升的风险都很高。一旦美国陷入滞胀,联储官员需要看看每个变量距离就业和通胀的目标有多远,以及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回到目标。如果一个变量距离目标更远,美联储将货币政策向这个目标倾斜。

按照推演,美国加征关税后,再考虑到美国削减财政开支这个因素,美国经济下行风险更大,因此美联储可能会在失业率大幅攀升的情况下重启降息,最早可能在5月。从最新的隔夜利率互换数据显示,目前市场预期到年底前将有125个基点的降息幅度,相当于5次25个基点的降息,而加征关税前市场仅完全定价了3次降息。

综上所述,美国政府加征关税可能给美国经济增加了下行风险,美国和其他国家在关税上的博弈会加剧,需要达到纳什均衡,这种博弈才会结束。再考虑到美国政府削减财政开支这个因素,美国经济陷入滞胀或衰退的可能性很大,美联储可能被迫降息,美债牛市才刚开始。投资者可以关注芝商所的收益率期货(Yield Futures) 作风险管理和部署。

转载自 期货日报


第三方内容免责声明

所有意见表达反映了作者的判断,可能会有所变更,且并不代表芝商所或其附属公司的观点。内容作为一般市场综述而提供,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信息从据信为可靠的来源获取,但我们并不保证内容是准确或完整的。我们不保证提到的任何走势将会继续或预测将会发生。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将来结果。本内容不得被解释为是买卖或招揽买卖任何衍生品或参与任何特定交易策略的推荐或要约。如果在任何司法辖区发布或传播本内容会导致违反任何适用的法律法规,那么,本内容并不针对或意图向在该司法辖区的任何人发布或传播。

芝商所是全球最多元化的衍生品交易市场龙头,包含四个指定合约市场(Designated Contract Market)。点击CME,CBOT,NYMEXCOMEX的链接,可获取更多有关各交易所交易规则及产品的信息。 

© 2025芝商所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